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3
0
自我挑戰組

以太坊擴容之路:從 Layer 1 到 Layer 2 的技術全攻略系列 第 3

Day 3 - 交易塞車?從「不可能三角」看區塊鏈的容量瓶頸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上集回顧

前一篇文章我們首先講述了比特幣,以及用來解決比特幣網路不堪應付去中心化應用問題而興起的「以太坊」。
接著,我們介紹了以太坊的運作原理,包含了狀態定義、以太坊帳戶、智能合約程式執行,以及驗證與共識機制。

引言

隨著越來越多的 dApp(去中心化應用)被部署在以太坊主網(mainnet)上,主網變得越來越壅塞,每筆交易所需的手續費變得高昂、交易花費時間也變長。這種區塊鏈本身「容量」的問題,是目前以太坊社群正嘗試解決的一大問題。

即便不服務各式各樣的 dApp,單純將以太坊作為一種數位貨幣、交易媒介使用,原始以太坊的設計也不夠有競爭力。傳統金融體系中的交易系統,如 VISA、Mastercard,每秒能支援約 65,000 筆交易(TPS)。

相比之下,區塊鏈為了支援去中心化以及確保安全性,勢必在網路中引入大量的分散式節點,導致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達成共識。主流的幾個區塊鏈網路的 TPS 是:Bitcoin 7 TPS、Ethereum 30 TPS,而 Solana 則因為底層架構設計而宣稱能達到數千甚至數萬 TPS(但此處暫不考慮此情況)。

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

由前一小節可以知道,區塊鏈網路架構受制於三個因素,分別是去中心化、安全性,以及可擴充性。而這正是 Vitalik 所提到的「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(Blockchain Trilemma)」。

1. 去中心化(Decentralization)

去中心化可以說是區塊鏈的初衷,由分散的節點共同維護區塊鏈上的狀態,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於單一個人或中心化組織上。

2. 安全性(Security)

安全性指的是區塊鏈網路抵擋惡意攻擊的能力,例如 51% 攻擊、女巫攻擊。透過區塊鏈的加密技術以及共識機制,能夠確保整個網路的安全性。

3. 可擴充性(Scalability)

區塊鏈網路處理交易的能力,通常以前述的 TPS(每秒交易量)來評估,而高可擴充性則意味著區塊鏈支援高 TPS,能夠快速、低成本的處理大量交易。

上面三點通常無法同時被滿足。舉例而言,當你選擇「可擴充性」時,為了提升區塊鏈的 TPS,為了降低共識機制達成共識花費的時間,勢必得減少網路中的節點數量,而這又正好會讓去中心化程度、安全性降低。

以 Bitcoin 為例,該網路選擇了去中心化與安全性,換來的則是緩慢的每秒交易量(~ 7 TPS)。而 Paypal 等中心化交易系統則透過犧牲去中心化程度,最大化可擴充性以及安全性。

失控的手續費

以太坊天生的區塊鏈架構設計,選擇了提升去中心化程度與安全性。隨著越來越多的 dApp 與 DeFi 應用部署於其上,以太坊的容量不敷使用。

容量不足不只導致低 TPS,甚至造成每筆交易所花費的手續費(Gas Price)變高。下圖是近五年以太坊手續費的變化(擷取自 Etherscan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07/201373876nY8dFPKt2.png

可以看到由於供給量固定,隨著需求的增減,在特定時間會需要高昂的手續費(Gas Price)才能完成交易。

解決方案:L1、L2 擴容

因此,以太坊社群開始探索各種擴容(提升區塊鏈網路容量)的方法。由於擴容會影響到去中心化程度與安全性,因此擴容技術的設計十分困難。這些擴容的方法主要能被分為兩類:

  • Layer 1(又被稱為鏈上、On-chain)
  • Layer 2(又被稱為鏈下、Off-chain)

這兩種方法分別在以太坊主網內、外設計不同的技術,以提升整個網路的容量。

Layer 1

Layer 1 又被稱為鏈上擴容,主要在主網上進行升級,以提升網路的容量,以及交易處理能力(TPS)。

常見 Layer 1 的擴容技術有:

  • 分片(Sharding)
  • 增加區塊大小(Block size)

Layer 2

Layer 2 又被稱為鏈下擴容,主要在主網外設計各種技術,將各種計算與交易從 Layer 1 主網移到獨立的 Layer 2 網路,以提升 TPS。L2 的絕妙之處在於能夠不犧牲以太坊主網的去中心化安全性

常見的 Layer 2 擴容技術有:

  • Rollups(目前最主流的擴容技術)
  • Sidechains
  • State Channels
  • Plasma

結語

本篇文章簡介了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,以太坊在容量方面遇到的瓶頸,以及社群如何透過擴容技術嘗試此問題。

今天主要是概念性的介紹,之後的文章會針對各個擴容技術深入展開介紹,敬請期待!


上一篇
Day 2 - 以太坊是什麼?
下一篇
Day 4 - 合併、衝刺:以太坊的過去與未來
系列文
以太坊擴容之路:從 Layer 1 到 Layer 2 的技術全攻略4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